建筑質量如何讓老百姓“看得見”?近期,河南省平頂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在舞鋼市試點推廣建筑節能保溫材料“電子身份證”技術,通過RFID(射頻識別)芯片、智慧監管平臺等技術,實現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為打造“好房子”注入數字動能。
“一物一碼”讓“好房子”看得見。在舞鋼市某項目現場,每一批進場的門窗、保溫砂漿等材料均貼有專屬電子標簽。工作人員用手機輕輕一掃,材料的廠家信息、檢測報告、運輸軌跡等數據即刻顯現。“這種標簽采用防拆技術,一旦撕毀即失效,確保材料唯一性。”舞鋼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監管信息系統平臺負責人介紹道,應用“電子身份證”,材料從進場到使用全程留痕,交房時也能向業主展示質量數據,讓百姓住得安心。
智慧監管“一網統管”筑牢安全底線。該局以舞鋼市為試點,構建“建設工程智慧監管一體化系統平臺”,將電子標簽與NFC(近場通信)技術聯動,實現檢測數據實時上傳、影像資料全程可溯。據舞鋼市建設工程質量技術站負責人介紹:“平臺可精準定位材料使用位置,動態追蹤檢測過程,讓虛假報告、冒用資質等亂象無所遁形。”
三大突破護航放心“好房子”。“電子身份證”技術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數字住建”部署的重要實踐,舞鋼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洪濤表示:“我們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樓一牌一碼’全覆蓋,市民掃碼即可查詢房屋建材‘健康檔案’;動態公開檢測報告,推動社會共治共管;健全防火性能閉環管理體系,從源頭消除安全隱患。”
從“隱蔽工程”到“透明建造”,平頂山市用“電子身份證”破解了建筑材料監管難題。此舉不僅提升了工程品質,更讓“好房子”有了數字化的質量憑證,為建筑質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平頂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