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新城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離不開典型應用場景的打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明確,以智慧應用場景為依托,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第一批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中,梳理了各地“深化拓展應用場景”的政策機制及創新做法。
一些城市通過發布場景需求,強化供需對接,深度運用新技術、新產品賦能城市精細化“智”理。
在近日召開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市發布“數字經濟十大標桿應用”,涉及政務、產業、文化等城市場景,包括“京辦”智能政務協同辦公平臺、北京自動駕駛示范應用、“數字中軸”大型城市文化保護數字化應用等,展現了“數字友好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其中,在數字技術重塑現代化治理體系方面,“京辦”智能政務協同辦公平臺貫通北京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體系,覆蓋北京所有區及114家市級單位,支撐50余萬名政務人員在線辦公,實現了跨層級、跨部門高效協作,在城市應急、基層治理等政務領域落地應用。
南寧市近日發布33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機會清單。清單緊扣南寧市產業發展需求和社會治理痛點,涵蓋政務服務、產業賦能、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在城市治理領域,將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在精準識別、決策支持方面的優勢,結合城市大數據開展城市環衛保潔、交通路口信號控制、園林綠化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優化,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重慶聚焦超大城市需求和山地地貌特征,挖掘低空技術在城市治理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潛力。發布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機會清單42項和能力清單40項,重點圍繞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和低空貨運物流兩大領域,聚焦低空安全保障、低空賦能城市治理等五大方向,推動供需精準對接、應用場景落地實施。其中在城市治理方面,圍繞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場景,構建“空地一體”立體治理體系。
清單發布不僅是應用成果展示,更是對相關政策機制的系統探索。重慶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拓展場景類型、豐富技術供給、強化政策支撐,推動低空經濟與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山地城市特色、適配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需求的創新發展之城。
開放的場景資源也是城市競逐新興產業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抓手。一些城市積極“為企業找場景、為場景找產品”,以場景創新為杠桿,撬動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耦合,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成都市圍繞場景建設和場景驗證2個類別,發布了7個應用場景。其中,場景建設方面,為企業提供蓉感通事件現場通信、城運平臺暴雨預警影響分析及協同聯動、興趣點(POI)數據服務、智慧蓉城網絡安全監測和態勢感知、市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網絡安全服務等合作機會;在場景驗證方面,基于城市真實公共數據,在智慧蓉城應用場景實驗室為市場主體提供應用場景測試驗證服務,支撐應用場景孵化落地。“秉持‘有求必應,互動共生’理念,為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提供驗證、迭代、優化場景,實現能力與需求的雙向奔赴。”成都市城市運行和政務服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希望搭建平臺,有效打通應用場景供需雙方合作脈絡,實現對供需雙方的雙向賦能。”深圳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深圳發布的首批應用場景需求清單和能力清單,其中需求清單涵蓋67個可開放的應用場景,能力清單則包括140項可提供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該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挖、動態更新更多高價值、全領域的應用場景資源,助力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機構,在應用場景的開放與建設過程中,找到更多最佳合作契合點,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展現創新力量。